去年,廣州市直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共財政預算資金開支的“三公”經費合計為4.89億元,同比減少0.87億元,下降15.1%。其中,公務接待費下降明顯,同比下降近四成。在25日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廣州市財政局局長袁錦霞作了關于廣州市2013年市本級決算(草案)的報告。
政府性基金結余超181億元
市財政局局長袁錦霞介紹,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1.8億元,加上上級稅收返還和各項補助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收入等,全市收入總計1723.6億元。同時,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386.1億元,加上上解支出44.6億元,增設預算周轉金1.4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6.8億元,償還地方債券貸款本金支出5.9億元,調出資金13.1億元后,全市支出總計1467.9億元。
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資金結余結轉255.7億元,其中因部分預算項目未能在年內完工,結轉下年度繼續使用的資金198.4億元,凈結余57.3億元。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964.64億元,總支出906.11億元,年終結余58.53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1.24億元,支出51億元,年終結余0.24億元;政府性基金總收入660.44億元,總支出478.52億元,年終結余181.92億元。
為何政府性基金結余這么多,這么多錢花不出去?廣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政府性基金嚴格規定了專門用途,必須要老老實實按照基金使用范圍去支出,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各種客觀條件約束,不能繼續開展,但是也沒辦法進行調劑。“這些錢沒有用出去,沒有發揮出效益,但是至少還是在金庫里面,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不能為了支出進度,就把這些錢亂用出去。”
超七成公共財政投向民生
袁錦霞表示,去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07.3億元,其中,用于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發展支出463億元,占支出總額的76.2%;用于促進經濟發展支出93.7億元,占支出總額的15.4%;市本級行政單位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維持機關運行的行政經費支出50.6億元,占支出總額的8.4%。
袁錦霞指出,全市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均有較快發展,2013年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其中,截至去年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130元/月提至150元/月,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達到2833元/月,全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至540元/月,貧困殘疾人專項補助金標準從50—180元/月提至150—250元/月。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加大,服務型社區建設有效推進,全市153個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獲得政府資助,新建成40個日間托老機構,并陸續投入使用,動工興建1.2萬張養老床位。
此外,去年廣州全市新增投放16艘水上營運船舶,新開通50條公交線路,優化開通12條水上巴士航線,新建50公里公交專用道,改造和新建6個水上客運碼頭,補貼獎勵新開通3條廣州直達國外城市的航線,惠及100多萬市民群眾交通出行。
今年將試點開展“三公”經費績效評價
數據顯示,2013年市直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共財政預算資金開支的“三公”經費合計為4.89億元,相比2012年的5.76億元,減少了0.87億元,下降15.1%。
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0.54億元,減少0.15億元,下降21.7%,公務接待費0.75億元,減少0.44億元,下降37%;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維護費3.6億元,減少0.28億元,下降7.2%(公務用車購置費0.66億元,減少0.21億元,下降24.1%;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94億元,減少0.07億元,下降2.3%)。
袁錦霞表示,今年的預算草案包含了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社會保險基金和財政專戶管理資金5本預算,真正實現政府所有收支預算均向全市人大代表報告。
此外,今年將試點開展“三公”經費績效評價,在廣州財政網上公布了2012年、2013年共11個第三方評價項目的評價報告,接受社會監督。
土地交易回暖推高政府性基金收入
報告指出,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總收入1255.6億元,其中,當年收入946.3億元,上年結余結轉收入289.2億元,上級補助收入6.9億元,調入資金13.2億元。當年全市基金支出897.4億元。收支相抵,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結余結轉358.2億元。
2013年市本級政府性基金總收入660.4億元,其中,當年收入524.6億元,上年結余結轉收入124.5億元,上級補助收入6.9億元,調入資金3.2億元,區(縣級市)上解收入1.2億元。當年市本級基金總支出478.5億元,其中,市本級支出460.8億,補助區(縣級市)支出17.7億元。
收支相抵,2013年市本級政府性基金結余結轉181.9億元,全部按規定繼續安排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市本級政府性基金當年收入524.6億元,同比增長87.7%。對此,袁錦霞解釋說,收入增幅較大的原因主要是隨著金融城等重點功能區的優質儲備地塊推出,土地成交量回暖明顯,土地出讓價格上揚拉動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增長,市本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449.8億元,增長102%。
6個部門“三公經費”超預算
廣州市審計局局長張杰明介紹,審計局對市教育局、科技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國土房管局、水務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旅游局、城管執法局、總工會、檔案局、廣播電視大學、設計院等12個部門進行了審計,結果表明,這些單位預算執行和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基本遵守了有關財經法規。
圍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規定的貫徹落實,廣州市審計局加大對市直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和公務卡制度執行的檢查監督力度。審計發現,有6個部門(單位)“三公經費”超出預算,涉及金額292.40萬元,其中市國土房管局及下屬3個單位公務車運行維護費超預算,涉及金額98.84萬元;市民政局和下屬2個單位因公出國經費、公務接待費、公務車運行維護費無預算或超預算,涉及金額43.78萬元。
張杰明在報告中稱,有4個部門(單位)存在支出超預算、擴大范圍的問題,其中市國土房管局超出福利費開支范圍列支交通車租賃費94.31萬元,下屬市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超出項目預算批復范圍列支交通車租賃費66.56萬元。
有5個部門(單位)未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涉及金額4846.07萬元,其中市教育局下屬市聾人學校收到舊校址拆遷補償收入2618萬元未上繳市財政,直接用于征地補償;市旅游局委托下屬2個單位在2007年至2013年期間代其收取展銷會收入、房產租賃收入等合計1000.76萬元沒有上繳市財政,坐支873.55萬元,結余127.21萬元。
有5個部門(單位)未執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程序,其中市設計院將達到公開招標標準的裝修改造工程和機電項目分拆為100萬元以下的16個項目進行邀請招標而沒有公開招標,同時工程實際開工及進度款支付時間早于中標日期,涉及金額1890.18萬元;市廣播電視大學2009至2012年期間部分項目未按規定履行政府采購程序,直接委托項目承擔單位進行采購,涉及金額1045.99萬元;市廣播電視大學面積為7586平方米的物業出租未履行報批和公開招租的程序。
審計還發現,有已完工項目結余資金未上繳市財政。有4個部門(單位)已完工項目結余590.85萬元未上繳市財政,其中市水務局和下屬2個單位共涉及金額367.69萬元。